如何鑒別光學平臺的品質,選擇適用的光學平臺,以下提供了一些通用的指標和檢測方法。
1、檢查外觀
光學平臺外觀應平整美觀,各部位都應無影響安全的銳角及銳邊,更重要的是檢查孔口倒角是否均勻一致(螺孔旋入后應垂直平臺面),四邊及其倒角是否平直一致。
如果加工精度不好,會出現孔口倒角大小不一致或臺面四周倒角不平滑的情況。
2、固有頻率(≤2Hz)
固有頻率也稱自然頻率、自振頻率,只有在環境擾動力頻率(f)與光學平臺的固有頻率(fo)的比值f/fo>√2時系統才有隔振作用。
所以光學平臺的固有頻率越低,隔振效果效果就越好。
該指標的檢測一般采用振動頻譜分析儀及便攜式振動分析儀來進行多點測量,如供應商不具備儀器測量,也可用以下方法:
用手用力壓下(或側推)平臺,然后迅速松開,讓其大幅度上下振動(或左右、前后擺動)起來;
如一秒鐘內往復一次即為1Hz,二次即為2Hz,依此類推。須可粗略測得光學平臺的固有頻率。
3、平面度(≤0.05mm/m2)
該指標越小即表明臺面越平整,調整光路就越容易。
一般出廠要求平面度小于0.05mm/m2,檢測方法一般有:光電自準直儀法、光學平面度檢查儀檢測法、水平儀檢測法、激光平面度檢測儀等等。
對安裝在實驗室的光學平臺平面度一般采用光電直準儀和光學平直度檢查儀檢測,經計算后得出。
4、表面密迪紋理及粗糙度(Ra≤0.8μm)
該指標的意義在于保證光學平臺有一個光滑但無反射的工作表面。
良好的表面粗糙度有利對實驗儀器的保護,光學平臺出廠要求一般在Ra≤0.8μm以下,粗糙度完成可采用對比樣板目測和粗糙度儀檢測;
如果是現場檢測可采用粗糙度儀完成。該儀器具有便攜、可直讀數據、精度高等優點。
5、重復定位精度(±0.10mm)
該指標意義在于保證光學平臺臺面在動態條件下的水平,以方便使用者高速光路;
檢測方法是將百分表(精度0.02mm)固定在穩固的物體上,表頭頂住臺面;
然后在光學平臺工作臺面上反復加載或卸載,待穩定后讀數在范圍正負0.10mm以內即為合格。
6、工作臺面的振幅(So≤2μm)
在正常的使用環境下,為了保證儀器的使用精度,光學平臺必須提供盡可能低的振幅。
同時也可通過臺面和地面振幅指標的對比,反映系統的隔振性能。
如平臺振幅小于地面振幅,則平臺是隔振的,反之則是不隔振或振動放大的。振幅指標的檢測,類同固有頻率檢測。